Metaverse 元宇宙,可以说是今年大热的词,除此之外,还有 Crypto 加密货币。
这两个词入选了《柯林斯词典》2021 年度十大词汇。但是,当选 2021 年度词汇 的不是它们,是 NFT(非同质化代币)。
一,12 岁的英国小男孩出售了一系列像素鲸鱼图片,一个夏天赚了价值 40 万美元的以太币(ETH);
二,Beeple 的数字作品《每一天:前 5000 天》,非同质化代币 ( jpg ) ,底价 100 美元,在佳士得网上专拍中以约 6900 万美元成交;
src=三,Bored Ape Yacht Club(无聊猿猴游艇俱乐部)系列,由 1 万只猿猴 NFT 作品组成,NBA 球员库里,9 月花了 55 以太币(ETH),当时约 18 万美元买了其中一只,这个系列最贵的一只要 5000ETH,折合美元要上亿了。
四,可口可乐公司发行的 NFT 战利品箱,在交易平台上拍卖成交价,折合 55 万美元。
NFT,它形式多样,也可以是一个游戏道具、一段影像、一张数字唱片,等等,在区块链上发行后,就可以成为 NFT。
我们如果把元宇宙想象成一个数字世界,那么在这个世界上,你如何证明你是你,你的东西属于你呢?
以前有过一则好笑的新闻,一个人想要证明我是我,得去政府机构,要提交各种材料,经过复杂繁琐的手续,才能证明。
张三家有一幅梵高的画,结果被人偷了,转卖给了李四。李四说画是他的。到底是谁的?最后讲不清楚。张三百口莫辩,李四花了钱,也直喊冤。
张三说,这画是我在拍卖行买的,但纵使大家都知道是他拍下来的,但这不代表确权了。
你买了一套房子,要证明这套房子属于你,你是要到房产中介去登记的,然后拿到房产证。
而张三只有和拍卖行的交易记录,没有一个认证机构,给他开出一纸证明,说这幅画就是他的。
比如你买一套二手房要办房产证,需要提交购销合同、测绘调查表、缴纳契税的凭证,等等资料,这中间可能就需要专门有一个机构来做这事,比如房产中介。
而且,因为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,Token 也就特别适合用来代表某种权益。
非同质化的意思是,本来 Token 的每一个数据区块,它的价值是同等的,但是现在非同质化,就是每个数据块的价值都不一样。
综合起来,Non-Fungible Token,NFT,它基本的意思是,使各种各样的资产可以通过一个不可轻易篡改的方式来确权。
而因为 NFT 采用数字技术,所以确权的成本很低,而且,不可篡改性很高。
过去,web2.0 时代的技术,可以解决信息传递、存储,而今天区块链技术和加密算法向前走了一步,可以保护信息,可以用处理信息的方式,来处理资产。
我用 word 文档写了本书,这个 word 文档其实是以信息的方式存在的,信息有由谁做的,它本身是有价值的。而且我写的,这个价值就应该归我所有。
但是,我把这 word 文档用 U 盘拷给了你,我这有,你那也有,那这就出现问题了。
我们常说,知识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资产,你有了之后,我并不会因此而减少。但这会出现问题。
这技术原理是,如果我把这个 word 文档给了你之后,我将不再拥有这个文档了。
比特币,我们叫数字货币,它的一个非常厉害的地方,就是它能做到,我把这枚比特币给了你,我的这个数字串就不在了。
不论是数字货币,还是文档,我给了你,我这就没了,这是一套技术算法在背后。
所以,利用区块链的技术,不仅传递了信息,像 word 文档、图片,还能传递价值。
于是,人们进一步思考,那能不能用这套技术,来把我创作的 word 文档做到 文档能复制,但权利可转移 呢?
把它理解为,在元宇宙世界,或者在互联网世界、在区块链世界的一个确权,数字资产的确权。
这让大家想象空间更大了,以后我们用这个数字产权,可以确认现实世界中的艺术品。
不仅如此,还可以确认未来元宇宙世界的艺术品,元宇宙世界的土地、房子,和元宇宙世界的一切。
因为在 元宇宙世界 ,资产都是数字资产,以数字的形式存在,一旦能确权之后,那以后在元宇宙世界打官司至少有个基础技术了。
有人把自己画的画、写的歌,变成 NFT 作品,或者直接在网上创作数字作品,也做成 NFT,然后在某一个平台上去发行这个 NFT 的币。
发币,是为了用 NFT 这个技术来确认这画是我画的,以后任何人都能查得到。而且这个权利就始终在我手上。
然后,NFT 这种数字确权系统,它的交易过程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,这也是它的一个非常有趣的应用场景。
张三,他 20 岁的时候,画了一幅画。那时他还是学生,不出名。这张画 5000 块卖给了李四。张三很努力,越画越好,也办了很多画展,慢慢越来越有名了,就在几年后,他曾经的这张画一路被炒到了 1 万、2 万、10 万、100 万、1000 万。
张三心里不是滋味,因为他画卖出去的时候只有 5000 块,而现在这画暴涨卖到 1000 万,结果都跟他没关系。
比如,在有一些 NFT 平台上,因为它知道每次交易的链条了,每一次交易,就可以分给原创的人交易金额的 10%。
原来我今天画的画,等以后我有名了,不管交易多少回,涨到什么价格,都跟我有关系啊。
让原创者享受到未来所有的交易的收益,这也是 NFT 为什么能够火起来的很大的原因。
需要注意的是,NFT 只是确权工具,交易是要用币的。比如以太币(ETH)。
币圈风险大,而且无论是比特币,还是以太币,价格都极不稳定,各币种之间也无法直接跨链交易。
比如,还是张三,他做了个低像素的猴子头像,然后把它发行出来了,李四把头像买走了,买走之后,你说张三自己,他能不能继续用这个头像呢?
这一点我想强调,能确权,查得到,跟是不是真的能够保证别人不使用,这完全是两回事。
要保证别人不用,那可能要通过技术、法律,通过法院的执行来完成,但今天其实客观上是做不到的。
NFT 火归火,现在很多人说 NFT 是炒作价值大于实用价值,是不是这样呢?
十七世纪,精明的荷兰人搞出了一个金融玩法,来炒作郁金香。1635 年,一株普通的郁金香在荷兰被炒到了 250 弗罗林。这是个什么价?
用贾行家老师的线 磅的奶酪。更名贵的品种,甚至每株能换到 12 亩的建筑宅基地,或者一栋豪宅。
背后是因为前面的人一旦入局之后,花了 1000 块买,转手 2000 块卖掉,看到这东西太赚钱,就会有第二个人、第三四五六个人忍不住冲进去,花六千,七千接盘。
但是每一个人都觉得害怕被这个时代淘汰,没赶上这个巨大的造富机会,他们被一种叫 FOMO(fear of missing out)的情绪笼罩,害怕被时代错过,这叫错失恐惧症。
大家都认为它会涨,那么韭菜们就形成了共识,一旦形成了共识之后,就拼命往上推,这东西就会炒到很高的价格。
所以很多人初听今天很多 NFT 的炒作,第一反应也是:这不就是庞氏骗局吗?
他们可能都并不真的理解 NFT,大量有错失恐惧症的人就以韭菜的形态,冲进去了。
早期的这些人里,可能有投资者,也有投机者,但不管投资者还是投机者,只要早期价格被炒起来,大量不懂的韭菜进去之后,这个价格就一定会被炒高。
但是也有一些可能不会破灭,比如说,地球上最早的那一个头像,可能不会破灭,因为它拥有 第一个 的稀缺性,和故事性。
比如,极少数有时代标志性意义的,最后有一天有机会放进博物馆的那些东西,具有文物价值的,它们拥有见证历史的价值,所以这部分不会破灭。
但是,后面的跟随者随便造出来的那些,所有超过的物品本来价值的,都会破灭。
回过头来,我们看 NFT 现在的价格,比如一个头像卖到了一千万,它实际是不是就值这个钱呢?
从使用价值的角度,你把它当头像,可能确实不值 1000 万。它的使用价值是很低的。
另外一个人画一个相似的,或者另外一个风格的,可能也卖不到 1000 万。
这价值锚,怎么都不可能达到曾经郁金香在荷兰炒到的那么高的价格,所以它的价格已经远远脱离它的价值锚了。
而且,用来交易 NFT 作品的以太币等数字货币,自身价格就不稳定,一天可能回撤 30%,50%。风险极高。
当大家都真的理解了什么叫 NFT,它只是一个数字确权工具的时候,最终它的价格才会回归。
前两天我说,在 Web3.0,起得最早的是理想主义者,跑得最快的是骗子,胆子最大的是冒险家,最害怕错过往里钻的是韭菜,能最后成功的人可能还没入场。
这句话,也同样适用于元宇宙世界,区块链世界,互联网世界里正在兴起的各种新鲜事物。
等到有一天 NFT 不再被炒作,回归原本价值的时候,也当我们真的懂科技,懂金融,懂法律,懂艺术的时候,我们可能才做好准备,真正去进入元宇宙世界了。